本文作者为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林培容赵丽云马骏卿恩明,本文已发表在《麻醉学大查房》年第6期上。

1.病例摘要

患者女,45岁,67kg,因“发现盆腔包块1年余”入院。入院诊断:子宫浆膜下肌瘤,肥厚型心肌病,心功能Ⅱ级,起搏器置入术后。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。

既往史:肥厚型心肌病病史10余年。6年前患者因“肥厚型心肌病”在我院接受起搏器置入术,1年前因“心力衰竭”住院治疗,治疗后心功能Ⅱ级。否认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史,否认肝炎、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,否认外伤及输血史。

一般检查:体温(T)36.2℃,血压(BP)/68mmHg(1mmHg=0.kPa),脉搏(P)60次/min,呼吸频率16次/min。神清语明,双下肢无水肿。

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:白细胞(WBC)5.83×/L,红细胞(RBC)4.52×/L,血红蛋白(Hb)g/L,血细胞比容(Hct)40.4%,血小板×/L;生化、凝血及免疫指标均正常。术前动脉血气分析:酸碱度(pH)7.40,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(PaCO2)41.2mmHg,动脉血氧分压(PaO2).4mmHg,动脉血氧饱和度(SaO2)97.6%,碱剩余(BE)-0.2mmol/L,乳酸(Lac)1.7mmol/L(鼻导管吸氧情况下)。

心电图(ECG)检查:窦性心动过缓,心率(HR)58次/min,心电图异常,心室起搏心律,心室起搏功能良好,左心室肥厚,ST-T段改变。胸部正侧位X线摄影检查示:两侧胸廓对称,双肺未见明显渗出性病变,肺门形态未见异常,纵隔及气管居中,心影增大,左心房增大。

超声心动图检查:①左心房增大,左心室内径偏小,左心室流出道狭窄,余心腔内径正常;右心房、右心室内可见起搏器导线强回声,位置固定,未见明显赘生物回声。②左心室呈非对称性肥厚,心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比值为1.8,心室间隔显著增厚,以基底部为著,最厚处厚度为22mm,中段18mm,心尖段15mm,侧壁基底段13mm,中间段12mm,心尖段9mm;室间隔运动幅度明显减低,左心室后壁轻度增厚,心尖形态存在,左心室心腔中下段显著狭窄。③二尖瓣形态正常,前后叶呈异向运动,收缩期前叶向左心室流出道移动,M型超声检查显示:收缩期二尖瓣叶曲线C-D段可见异常向前运动(SAM征阳性),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。彩色多普勒显像(CDFI)示:左心室流出道为五彩镶嵌湍流信号,左心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明显增大,频谱峰值后移;连续多普勒显像(CW)示:二尖瓣反流最大流速cm/s,最大压差mmHg。左心室压力=二尖瓣反流压差+左心房压力-肱动脉收缩期压力,即(+20-)mmHg=70mmHg,依此估计左心室流出道压力为70mmHg。主动脉瓣形态正常,收缩早期正常,中晚期提前关闭,CW示:主动脉瓣流速cm/s,余瓣膜形态及运动未见明显异常。CDFI示:二尖瓣房侧见中量反流信号,反流面积约8.7cm3。收缩期三尖瓣房侧见少量反流信号,三尖瓣反流峰值流度(TRVmax)cm/s,肺动脉瓣跨瓣压差(PG)36mmHg,TI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(SPAP)41mmHg。舒张期主动脉瓣下见微量反流信号。脉冲多普勒显像(PW)示: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A峰E峰。④主动脉弓及降部位置正常,肺主动脉未见异常。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:起搏器置入术后,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(梗阻性),左心房增大,左心室偏小,二尖瓣关闭不全(中度),三尖瓣反流(轻度),肺动脉高压(轻度),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(早期),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。

患者2年前体检时,B超检查提示盆腔有一包块,1年后再次体检时包块增大,考虑子宫浆膜下肌瘤可能性大,因此收入院拟行子宫浆膜下肌瘤切除术。

2.麻醉管理

2.1术前评估

2.1.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

2.1.2术前评估分析

2.1.2.1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、病理及临床症状

2.1.2.2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

治疗HCM的主要目标在于缓解梗阻症状和预防猝死。治疗原则:①缓解症状,降低心肌收缩力,使增厚心肌变薄,改善心肌顺应性、心力衰竭症状和血流动力学,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;②预防猝死;③减缓心肌肥厚,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。

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的HCM预防及治疗建议如下:一经诊断,无论是否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,患者均不能参加剧烈运动;对具有以下因素的高危患者需进行预防性治疗:①Holter监测显示有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;②在40岁之前其家属中有因HCM而猝死的;③曾出现过意识丧失和晕厥;④左心室流出道压力梯度20mmHg;⑤运动诱发低血压;⑥重度二尖瓣反流,左心房内径≥50mm,阵发性心房颤动;⑦有心肌灌注异常的指征。

药物治疗可改善左心室舒张期充盈,减轻心肌缺血,因此被作为缓解HCM症状的主要方法。除非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者经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症状,否则药物治疗应为HCM的首选治疗方案。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:①控制心率(HR),使心室充盈及舒张末容量最大化;②降低心室肌收缩性,改善心肌顺应性;③控制心律失常。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β-受体阻滞剂、苯烷胺类钙拮抗剂(维拉帕米)和(或)丙吡胺等。

5%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,主动脉瓣下压力阶差超过50mmHg,并且常伴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,对于此类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,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症状。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切开及部分心肌切除术可缓解流出道梗阻。手术成功后,左心室流出道变宽,收缩期二尖瓣前移及二尖瓣反流减轻,并且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减小。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非常有价值[4]。

手术替代疗法包括双腔起搏和经皮乙醇室间隔消融术。已证实房室顺序起搏可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,但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,远期效果并不理想。DDD型心脏起搏器适用于以下患者:①症状严重、内科治疗效果差或静息时流出道压力介差30mmHg的患者,外科手术风险较大的高龄患者以及出现明显药物毒性反应的患者;②需切除室间隔部分心肌的患者;③合并房室传导阻滞、交界性心律,伴或不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[5]。

2.1.2.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术前用药

2.2术中管理

2.2.1实际麻醉术中管理

2.2.1.1麻醉诱导

患者入室后,迅速监测5导联ECG、SpO2、BIS,面罩吸氧5L/min,建立外周静脉通路,输注乳酸钠林格液。入室后HR65次/min,SpO%,BIS88。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,直接监测动脉血压,ABP/78mmHg。依次给予咪达唑仑2.0mg、舒芬太尼50μg、依托咪酯10mg、哌库溴铵8mg,行气管内插管,经口置入7.0号气管导管,深度21cm,插管过程顺利。诱导期间ABP维持在~/60~75mmHg,HR60~75次/min,SpO0%,BIS40~60。随后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.03~0.1μg·kg-1·min-1泵注。经患者右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,置入7.0F三腔静脉导管,深度12cm,连接压力传感器监测CVP,调节输液速度,给予适当扩容,将CVP维持在6mmHg以上。麻醉机呼吸参数设置如下:潮气量(VT)mL,频率10次/min,吸呼比(I:E)1:2,流量1.5L/min,吸入氧浓度60%。维持正常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,注意避免潮气量过低或过高,通常情况下将潮气量设定为8~10mL/kg。

2.2.1.2术中麻醉维持

根据CVP、ABP监测结果,经外周静脉以较快速度给予乳酸钠林格液mL,并以~mL/h的速度给予胶体液、晶体液等,维持CVP6~10mmHg。切皮前,给予舒芬太尼20μg、哌库溴铵4mg。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4~6mg·kg-1·h-1、瑞芬太尼0.05~0.1μg·kg-1·min-1,复合吸入0.3~0.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(MAC)的七氟烷维持麻醉。术中根据血压水平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的泵注速度(0.03~0.1μg·kg-1·min-1),维持ABP于~/65~75mmHg,HR60~70次/min,SpO0%,CVP6~10mmHg,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PETCO~40mmHg,BIS40~60。

术中间断监测动脉血气。切皮前的动脉血气分析示:酸碱度(pH)7.,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(PaCO2)40.1mmHg,动脉血氧分压(PaO2)mmHg,动脉血氧饱和度(SaO2)99.8%,血红蛋白(Hb)g/L,血细胞比容(Hct)42%,碱剩余(BE)-4.4mmol/L,葡萄糖mg/dL,Na+mmol/L,K+3.85mmol/L,Ca2+1.14mmol/L,乳酸(Lac)1.4mmol/L。手术结束前关腹膜时的血气分析结果如下:pH7.44,PaCO.1mmHg,PaOmmHg,SaO.8%,Hbg/L,Hct38%,BE-0.4mmol/L,葡萄糖mg/dL,Na+mmol/L,K+4.07mmol/L,Ca2+1.16mmol/L,Lac0.9mmol/L。手术历时min,共输液1mL,出血量mL,尿量mL,止血充分,将患者安全送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(ICU)。

2.2.2术中麻醉管理分析

2.2.2.1麻醉诱导

全身麻醉宜选择对循环影响轻微的药物,诱导前应尽量减轻患者恐惧和交感神经兴奋,力求诱导期间循环平稳,同时要维持适当的前、后负荷,并控制心率。

全身麻醉诱导的原则为,以适当的麻醉深度减弱心肌收缩力,避免应激反应。HC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多正常,收缩期心室强烈收缩常使心室腔闭合、射血分数增加。本病患者对麻醉药、β-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的耐受性较强。

麻醉诱导用药必须依据患者个体情况,缓慢给药至达到恰当的麻醉深度,避免插管所致应激反应。如果患者处于浅麻醉状态,应激反应会使心肌收缩力增强,则势必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,引起循环系统异常。

诱导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、依托咪酯、丙泊酚、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以及阿片类药物等。丙泊酚可抑制心肌收缩、减慢心率;七氟烷对循环系统有轻度抑制作用,且该抑制作用与剂量呈相关性,但可使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保持在稳定水平,因此七氟烷是一种能维持循环稳定且易于调节的麻醉药;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如舒芬太尼、芬太尼均可抑制气管内插管反应。

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(维库溴铵、哌库溴铵等)对循环影响轻微;但不宜选用潘库溴铵,因其可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。氯胺酮能增加心肌收缩力,从而加重梗阻,因此也不宜使用。

2.2.2.2麻醉维持

2.2.2.3液体管理

应根据心率、血压、尿量的动态变化来调节液体入量,并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为原则[8]。术前如有长期进食、进水不足,并且术前补充不足,则麻醉诱导前应给予补充。在补充晶体液的同时,还应给予~0mL胶体液(如琥珀酰明胶等血浆代用品),以维持有效的心脏前负荷。术中输血、输液时,应注意血容量是否相对过多。

2.2.3本例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实践总结

2.3术后管理

2.3.1实际术后管理

2.3.2术后管理分析

2.3.3本例患者的术后管理实践总结

(《麻醉学大查房》原创作品,未经书面授权,其他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
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站地址  http://www.yqrpu.com//kcyzl/791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