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病概述

一、定义:异质性心肌疾病,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肌病变所导致的心肌机械和(或)心电功能障碍,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。

二、分类:

1.遗传性心肌病:肥厚型心肌病,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,右心室致密化不全,糖原贮积症,先天性传导阻滞,离子通道病等。

2.混合性心肌病:限制型心肌病,扩张型心肌病。

3.获得性心肌病:感染性心肌病,心动过速心肌病,心脏气球样变,围生期心肌病。

扩张型心肌病(DCM)

一、病因:

1.感染:病毒感染是DCM最常见的病因。

2.炎症:结节病,巨细胞性心肌炎,过敏性心肌炎等。

3.中毒,内分泌和代谢异常:嗜酒是我国DCM常见病因。

4.遗传。

二、病理:

1.心腔扩大为主(尤其是左心室),肉眼可见心室扩张,室壁变薄,纤维瘢痕形成,常伴有附壁血栓形成。

2.瓣膜,冠脉常无改变。

3.组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,变性。

三、临床表现:

1.症状:早期无症状。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活动耐量下降,继而出现左心衰症状,然后出现右心衰症状。

2.体征:心界向两边扩大,心音减弱,可闻及第三,四心音及奔马律。可出现左心衰和右心衰的体征。

四、辅助检查:

1.胸片:心影增大,心胸比>50%。

2.心电图:缺乏特异性。常见室速,房颤,传导阻滞。

3.超声心动图:首选检查。早期为左心室轻度扩大,后期各心腔均可扩大,左心室扩大为主。室壁运动减弱,心肌收缩力下降,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。

4.心脏磁共振(CMR):具有很高的价值。

5.心内膜心肌活检(EMB):有创检查,少用。

五、治疗:

1.病因治疗:积极寻找病因,给予相应治疗。

2.针对心衰治疗:采用β受体拮抗剂,ACEI,ARB等。

3.心脏同步化治疗。

4.抗凝治疗:首选华法林。

肥厚型心肌病(HCM)

一、病因:常染色体遗传病,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β-肌球蛋白重链及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。

二、病理:

1.主要为心室肥厚,尤其是室间隔肥厚,可并发流出道梗阻。

2.组织学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,小血管病变,瘢痕形成。

三、临床表现:

1.症状:最常见的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,可出现晕厥,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,是青少年猝死的主要原因。

2.体征: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可闻及胸骨左缘第3-4肋间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。

四、辅助检查:

1.心电图:特征为出现病理性Q波。常见传导阻滞和房颤。

2.超声心动图:首选检查。特征为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mm或与后壁厚度比≥1.3.

五、治疗:

1.首选β受体拮抗剂。若无禁忌症均需常规运用。

2.针对心衰采用ACEI,ARB或利尿剂等;针对房颤采用抗凝药,胺碘酮等。

3.手术治疗:可行室间隔切除术。

4.酒精室间隔消融术。

5.起搏治疗。

限制性心肌病(RCM)

一、病因:半数为特发性的,半数为原因清楚的特殊类型,其中以淀粉样变最常见。

二、病理:心肌纤维化,炎症浸润,心内膜面瘢痕形成。

三、临床表现:

1.症状:活动耐量下降,乏力,呼吸困难。右心衰较重。

2.体征: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体征,可闻及奔马律,血压下降提示预后不良。

四、辅助检查:

1.心电图:低电压表现。常见室速,房颤。

2.超声心动图:双心房扩大及心室肥厚。心肌淀粉样变的特点为心肌呈磨玻璃样变。

五、治疗:无特殊治疗手段,继发性的对因治疗。

心肌炎

一、病因:

1.最常见的为病毒感染。

2.柯萨奇B组病毒,细小病毒B-19,人疱疹病毒6型,Echo病毒,脊灰病毒为常见病毒。

3.腺病毒,流感,风疹,脑炎,肝炎,EB病毒也可引起。

二、临床表现:

1.症状:多有前驱的病毒感染症状。可有心悸,胸痛,呼吸困难甚至晕厥,猝死。

2.体征:可有心律失常。心率与体温不对称。可闻及第三,四心音或奔马律,部分可于心尖部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。

三、辅助检查:

1.心电图:常见ST-T改变,少数可出现病理性Q波。

2.心肌酶学:各项指标均可升高。

3.心内膜活检(EMB):病毒性心肌炎可确诊病原体。一般不常规采用。

四、治疗:

1.尚无特异性治疗,应以针对左心功能不全的支持治疗为主。

2.出现心衰时酌情应用利尿剂,血管扩张剂,ACEI等。

3.病毒性心肌炎确诊后采用抗病毒治疗。

END

糖霜Frost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站地址  http://www.yqrpu.com//kcyyy/1340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当前时间: